📕《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》课后答案
00 分钟
2024-3-26
2024-3-26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第一章

  1. 为什么要引入交换的功能?
      • 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,引入交换节点,各用户终端之间不再是两两互联,而是分别经由一根通信线路连接到交换节点上。在通信网中,交换就是在通信的源与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,实现通信信息传输的过程。引入交换节点后,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对与交换机相连,节省了线路投资,组网灵活方便。
  1. 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?
      • 交换设备,传输设备,用户终端设备
  1. 通信网中的交换方式有哪些?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?
      • 电路传输模式: 电路交换、多速率电路交换、快速电路交换
      • 分组传输模式: 分组交换、帧交换、帧中继
      • 异步传输模式: ATM交换
  1. 电路交换、分组交换的特点是什么?
      • 电路传输模式: 时隙为传输最小单位,面向连接、同步时分复用、信息无差错控制、信息透明性、采用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
      • 分组传输模式: 分组为传输最小单位,采用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、异步时分复用、信息有差错控制、不具有透明性、采用呼叫延迟制的流量控制
  1. 电路交换、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、ATM交换的异同?
      • 同: 通信过程均为连接建立、信息传送、连接拆除三个阶段
      • 异: 电路交换为物理连接,虚电路和ATM交换为逻辑连接
  1. 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?
      • 同步时分复用: 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,通过时间位置的不同来识别每路通信
      • 异步时分复用: 将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,依据分组头中的标志来区分是哪路通信的分组
  1.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工作方式有何特点?
      • 面向连接: 保证信息的有序性,对网络故障敏感
      • 无连接: 不能保证信息的有序性,随网络故障不敏感
  1. 基本接续类型?
      • 本局接续、出局接续、入局接续、汇接接续
  1. 交换系统或交换节点最基本的功能?
      • 识别和接收通信发起信号、分析通信地址信号、选路和在中继线上转发信号、控制连接的建立与拆除、控制资源的分配与释放
  1. 支撑网的层次结构?
      • 传送层、业务层、应用层
  1. 结构分类?
      • 星型网、环形网、树形网、网状网、总线型网、混合型网

第二章

  1. 交换单元概念?
      • 是构成交换网络最基本的部件,按一定的拓扑结构连接起来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的交换网络,完成交换功能的最基本部件。
  1. 交换单元的分类?
      • 有向交换单元和无向交换单元、集中型、连接型和扩散型交换单元、空分交换单元和时分交换单元、数字交换单元和模拟交换单元
  1. 交换单元的性能?
      • 容量、接口、功能、质量
  1. 空间接线器?
      • 由交叉点矩阵和一组控制存储器构成,一般入线数等于出线数,控制存储器的数量等于输入线数或输出线数,每个控制存储器单元的比特数为2^m=N
  1. 时分交换单元分类?
      •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、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
  1. 时间接线器?
      • 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构成,输出控制方式有顺序写入和控制输出,输入控制方式有控制写入和顺序输出
  1. 交换网络概念?
      • 由交换单元按一定拓扑结构扩展而成的网络
  1. 交换网络的分类?
      • 单极交换网络和多级交换网络、有阻塞交换网络和无阻塞交换网络、单通路交换网络和多通路交换网络、时分交换网络和空分交换网络
  1. 三种无阻塞交换网络?
      • 严格无阻塞交换网络、可重排无阻塞网络、广义无阻塞交换网路
  1. TST交换网络?
      • 由两级交换接线器和一级交换接线器组成,完成不同复用线上不同时隙内的交换。

第三章

  1. 模拟用户电路的功能?
      • 馈电、过压保护、振铃控制、监视、编码解码和滤波、混合电路、测试
  1. 数字中继电路的基本功能?
      • 码型变换、帧同步、复帧同步、时钟提取、提取和插入信号、帧定位
  1. 忙时呼叫次数BHCA?
      • BHCA是指系统在忙时(peak hour)内,单位时间内呼叫的次数。其计算公式为t=a+bN,其中t为忙时呼叫次数,a和b是常数,N为当前网络用户数。
  1. 过负荷的定义和控制?
      • 过负荷指在一个时间间隔周期内,交换设备的试话次数即话务负荷超过了其设计处理能力。过负荷控制一般采用分级进行限制,当交换设备的试呼次数超过一定阈值时,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以降低负荷。
  1. 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?
      • 集中控制、分散控制(全分散、分级分散)
  1. 多处理机的工作方式?
      • 功能分担、话务分担、冗余方式(双机冗余配置、N+m冗余配置)
  1. 程控交换软件的特点?
      • 实时性、多任务并发执行、可靠性高
  1. 位间隔识别?
      • 用于识别用户线状态的变化,其中位间隔识别扫描周期应满足要求。
  1. 分析处理的类型?
      • 去话分析、号码分析、来话分析、状态分析
  1. 电话通信网的类型?
      • C1~C5、单局制、多局制、汇接制
  1. 汇接方式?
      • 去话汇接、来话汇接、来去话汇接、主辅汇接
  1. 国内长途电话网的级别?
      • 四级、二级、无级

第四章

  1. 信令的概念?
      • 在呼叫建立和拆除时,在用户和交换机之间、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都要交互的用户状态、控制信息。
  1. 信令的分类?
      • 监视状态、地址路由和管理信令(按功能)、用户信令、局间信令、共路信令和随路信令(按工作区域分)
  1. 信令的传送方式?
      • 端到端方式、图逐段转发方式、混合方式
  1. 控制方式?
      • 非互控方式、半互控方式、全互控方式
  1. No.7信令系统的特点?
      • 采用公共信道方式、分组传送模式的数据报模式、对话路进行单独的导通检验、设置备用设备保证可靠性
  1. No.7信令系统基本功能结构?
      • 分为消息传递部分(MTP)和用户部分(UP)
  1. 信令单元的格式?
      • 填充信号单元FISU、链路状态信号单元LSSU、信息信号单元MSU
  1. 信令网的组成?
      • 信令点(SP)、信令转接点(STP)、信令链路
  1. 信令工作方式?
      • 直联工作方式、准直联工作方式、非直连工作方式
  1. 信令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?
      • 最短路径、负荷分担

第七章

  1. ATM的概念及特点?
      • ATM技术是实现B-ISDN的核心技术,融合了电路传送模式和分组传送模式的优点,采用了固定长度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,以异步时分复用方式、面向连接的特点进行传输。
  1. ATM传送信息的最小单元?
      • 信元,其长度固定为53个byte,其中前5个byte是信头,其余48个byte是信息段。
  1. 永久虚连接和交换虚连接的区别?
      • 永久虚连接是通过预定或预分配的方法建立的连接,不需要信令进行建立和拆除,而交换虚连接则需要信令控制建立和拆除。
  1. ATM交换的过程?
      • ATM信元通过ATM交换系统从输入的逻辑信道到输出的逻辑信道的信息传递过程。
 
 
 
 
 

评论
  • Cusdis